◎亲谒孝陵
康熙甲子冬,大驾幸金陵,亲谒明太祖孝陵。上由甬道旁行,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。上行三跪九叩头礼,诣宝城前行三献礼;出,复由甬道旁行。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。谕禁樵采,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。父老从者数万人,皆感泣。总督两江兵部侍郎王新命刻石纪事。己巳春,南巡,再谒孝陵。古今未有之盛举也。
◎殿试改期国朝每科殿试之期,在三月十五日。自辛丑科后,以三月十九日为万寿节,遂改殿试于二十日,至今为例。壬戌科,驾幸盛京谒陵,改殿试于九月二十日。戊辰科,以大行太皇太后升遐,改会试于二月十九等日,殿试改三月二十六日云。
◎会试二亥
顺治三年丁亥,重行会试。十六年己亥,复重行会试。
◎日讲
今上亲政后,选翰林官直讲禁中,先在弘德殿,后移于乾清宫。讲官始则熊赐履,继为史鹤龄、孙在丰、张英、徐元文、陈廷敬、叶方蔼、张玉书、汤斌、归允肃。大抵以掌院学士一员与翰林官一员同讲,止二员。惟戊午,陈、叶日讲,而上幸南海子,叶偶病假旬日,以张代之。后叶疾愈入直,遂三员同直讲。史以编修归,殁于家。将赐祭葬,其恩礼非外庭所敢望也。
◎朝报
今之朝报,或曰邸报,亦有所本,见王明清《挥麈录》。赵升《朝野类要》云:朝报日生事宜也,每日门下后省编定,请给事判报,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。其有所谓内探、省探、衙探之类,皆衷私小报,率有漏泄之禁,故隐而号之曰新闻。盖自宋时已然。又六科纶音册子,号晚帖,以当晚即知之,次日乃登邸报,故曰晚帖。亦有小报,谓之小抄。
◎台湾府县康熙二十二年,台湾平,设府一,曰台湾府;县三,曰台湾、曰凤山、曰诸罗。又设总兵官,分巡厦门道,各一员驻焉。幅员之广,古未有也。
◎东野氏世袭
康熙二十三年,上东巡。 周公 (《池北偶谈》人物)后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员东野沛然上疏吁恩,奉旨交与该部,礼部覆无庸议。奉旨:“周公承接道统,继往开来,功德昭著,其子孙应给职衔,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。会议得周公后裔应授官职,拨给祀田,修葺庙宇,行文该抚查明,以沛然世袭五经博士,如孔、颜、曾、孟、仲氏例。”先是沛然上疏行在,上召问:“周公姬姓,尔疏称东野,何故?”沛然对曰:“昔鲁公伯禽季子鱼,赐东野田一成,因以为氏。”上曰:“周公庙庭何在?”对曰:“在阙里城东北二里。”上悦,随御制祭文,遣恭亲王致祭,礼部尚书介山、御前侍卫观保、鸿胪寺卿穆成格、阎兴邦、太常寺寺丞张量馨、山东提学道副使唐赓尧陪祭。其后沛然卒,子枝盛嗣为博士云。是时子贡后裔端木谦、端木直亦上疏请,部议不允。
◎阶官避家讳予尝疑六朝以来,朝廷为臣下避家讳,至改州郡名者有之。考《愧郯录》,乃知宋时律文,有私讳冒荣徒一年之禁。四铨之法,遇磨勘阶官之称,与其三代讳相值者,许其自陈,授以次官,谓之寄理,遂以系之官称之首。又李文简焘奏疏亦载雍熙二年,有诏凡除官内有家讳者,三省御史台五品、文班四品以上,许用式奏改,馀不许。嘉